折叠窗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折叠窗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人心应有所敬畏和时间做朋友读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

发布时间:2020-07-21 10:09:08 阅读: 来源:折叠窗厂家

滚雪球是巴菲特谈价值投资时做的的比喻: 只要有一条长长的雪道,雪球会越滚越大。 本书是讲国内价值投资实践者的思想:找到理想的雪道也就是好股票,长时间的持有。

中国式的投资智慧

文/陆新之 财经作家

在中国,说一个人是炒股票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话。而在中国,说一个人一本正经地研究股票,也往往不是褒义的说法。不过,抛开犬儒的观念,这个市值几万亿元的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两千多家上市公司之中,几乎囊括了中国现下最知名、最突出的公司——是每个希望了解中国商业环境、把握中国经济脉搏的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回避的存在。你可以不炒股票,但是你需要通过中国资本市场来认知中国。

而这本《那些滚雪球的人》,就是“一本正经”地研究不靠内幕消息、不靠官商勾结以及不靠赌博心态来看待股市的第一本书。

中国股市20多年的历史之中,除了大多数中小散户一再亏损的记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股神”级别的个别人与个别机构大幅盈利的现象。不过,这种持续高额盈利的现象很难持久。这本书之中收入的18个人,是有可以公开的业绩证明,长期在股市之中打拼后剩下来的持续盈利者。所以这些样本的经验弥足珍贵。

不过,面对这群人,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至为重要。访谈这群人的组织者是雪球财经,这是一家B轮投资就获得了1000万美元注资的专业投资沟通社区。与传统的财经类媒体大不一样的定位与不依靠广告的模式,使得他们访谈这些“成功”的投资个体的时候更为从容,问题也更加接地气,对于读者的启发也更为实际。

例如,在书中,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归江就对于大多数A股投资者的失利作出总结:“过去我们可能因为一些短期的爆发性增长和盈利关注投资了一些行业。但事后证明,我们没有能力理解那些行业,更是在一个错误的时机研究一个行业,比如早期的光纤行业、农药行业,以及最近的太阳能行业。全世界都学会用一两年的短期暴利把中国人圈进来。一旦中国人的产能投放,这些暴利马上就烟消云散,接着就是我们投资者巨亏、银行坏账和幸存者漫长的苦役。这就是境外产业资本对中国投资者短视的理解和利用。如果我们没有全局的产业眼光和长期视野,就会不断地被设局、被套。”

在归江看来,“大多数优秀的长线投资者往往是学历史出身,或者像查理·芒格一样将一生中大量的精力投入于人类行为和历史的研究。”这个判断,可能会让许多期待下个星期或者下个月就能在股市大赚一票的人严重失望。他还颇为辛辣地指出:“没有独立思辨能力,而只有动物反射能力的民族和人群,这辈子还是不碰投资为好。”

不过,即使是这些业绩回报普遍突出,自己个人也因此赢得九位十位数字的资产价值的访谈者来说,他们同样也经常在股市里面经历痛苦的时刻。例如,他们在遍地黄金的低点满仓运作出现亏损;他们在市场疯涨的高点一年的收益不及业余选手一周的收益;他们长期看好的股票一年、两年、三年不涨。在很多客户看来,他们炒股票很不行,对客户的资金很不负责任。这时候怎么去沟通?其实这些问题不是中国的投资者才有。外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寻求客户的理解与支持,这就是巴菲特为什么每年写给股东的信,不厌其烦地重复其投资理念的道理。巴菲特的初衷不是为了赚稿费,也不是为了搞个人品牌建设。最实际的出发点,是让给他钱的人对他有信心,建立信任。所以这些基金经理会说:“尤其在目前的国内环境里,我们宁愿花时间去等待信任之花在沙漠中绽放,我们宁愿多做些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做好研究。”

这些访谈者,除了有较为清晰的投资理念与投资纪律,其发掘优秀上市公司——其实就是好股票——的过程,绝不轻松。比起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群人更多的是去调研上市公司,一家家走过去拜会调研,经历上百家公司而都觉得不理想是大概率事件。而与管理层的沟通,去芜存菁,排除烟幕干扰,找到真正的公司盈利逻辑,殊为不易。

相比之下,不选公司,选择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会容易很多。参加巴菲特的年会,给了书中一位访谈者很大的震撼,这种感觉其实应该也与大多数中国股民相通。第一,他们看到巴菲特和芒格两个80岁高龄的老人,喝着可乐,在现场有礼有节地回答问题,甚至妙语连珠。他会忍不住就想,我怎么才能达到人家八旬老者的那种状态呢?第二,两三万人一起参加这个聚会,很多人是携家带口去的,这是一种参加party、去嘉年华的感觉。他会按捺不住想,我们买卖股票什么时候能有这种聚会?这两位老人是用什么办法把几千上万个家庭聚在一起的呢?我想我在那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投资,好的,合理的投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乐趣。

概而言之,《那些滚雪球的人》之中,首先提供的价值是对于20多年来,中国比较优秀的投资者们的股票买卖方式的总结——对过去的投资做了深刻的反思。哪些我们看对了也做对了,哪些我们看错了却蒙对了,哪些成功可以复制,哪些失败又可以避免,哪些海外价值投资者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哪些不能简单照抄。

其次,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可以称之为中国式智慧的思考。例如,到了某个阶段,比如人均GDP,人类会产生什么样的普遍性消费,这在全世界来看都是相对可参考借鉴的指标。作为一个消费者,你会逐步尝试去理解,中国现在缺什么,哪些地方还要排队,哪些地方你对服务是不满意的?像教育和医疗,像物流成本这么高,这里面内在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开始形成的投资智慧,在过去的其他资本市场的尝试证明是成功的。大家买房的时候,大家买车的时候,大家玩QQ的时候,大家买海外奢侈品的时候,那些大白马公司就会应运而生,股票价格也会一再飙升。未来还会出现这样的故事,股市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再次,本书之中,也依稀能够看出一些中国主流阶层人群对于商业现实的判断与朦胧的信心。例如,在中国会不会产生伟大的公司这个问题上,基金经理朱平的回答就很有代表性。他强调“我们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但是他也清楚,“作为投资者,我们永远不要问(是否买到了伟大公司)这个问题,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发现、鼓励。未来虽然我不知道,现在只要去做就行了。如果我们今天做,明天就有伟大的企业,如果今天不做,就一定没有伟大的企业。投资者参与本身就是造就伟大企业的一环”。

书中接受访谈的投资者普遍认为,今天中国的有些企业,比如腾讯、阿里巴巴都做得不错。中国的公司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创新,比如食品安全问题,靠政府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大企业的产业链,如果能做成的话,规模会很大。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我们中国人的性格当中,是有一些缺点的。但会改正的,会调整。你只有改了,才会有前途。也有人感叹,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中国公司可能都会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但是他们对民营企业、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投资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只是在中国,投资股市的曲折的程度可能会比较高。

这不是一本仅仅讲股票投资的书。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读懂一些中国公司的运营逻辑,找到更多的观察中国社会的角度,收获一些中国式商业智慧。

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推荐,请投稿或私信@潘乱兄

android手机app开发教程

前端开发

java架构师培训